3,1415926,多么熟悉的數字,多么親切的小數點,中國的小學生可能都會背這些,我們從小學習數學都知道,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,每次都會從教科書中了解到他的于數學的貢獻,現如今祖沖之安葬在他的祖籍老家河北淶水縣,下面詳細介紹一下祖沖之,大家會了解到,祖沖之追求學術科學認真嚴謹的態度,還有祖沖之不止研究數學,同時,他還是一個好官員,研究很多利于民的機械農具,也是一個出色的天文學家。

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家世背景

祖沖之(公元429年─公元500年)是我國杰出的數學家,科學家。南北朝時期人,漢族人,字文遠。祖沖之從小接受家傳的科學知識。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,從事學術活動。其主要貢獻在數學、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,首次將“圓周率”精算到小數第七位,他提出的“祖率”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。

祖沖之的先輩從河北遷徙到江南,祖沖之就出生在江南,其祖父祖昌任劉宋朝大匠卿,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,父親祖朔之做“奉朝請”,學識淵博,祖沖之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。爺爺給他講“斗轉星移”,父親領他讀經書典籍,家庭的熏陶,耳濡目染,加之自己的勤奮,使他對自然科學和文學、哲學,特別是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在青年時代就有了博學的名聲。

古代數學家祖沖之

古代數學家祖沖之主要貢獻

由于祖沖之博學多才的名聲,到總明觀任職。當時的總明觀是全國最高的科研學術機構,相當于現在的中國科學院。在這里,祖沖之接觸了大量國家藏書,包括天文、歷法、術算方面的書籍,具備了借鑒與拓展的先決條件。462年(南朝宋大明六年),祖沖之把精心編成《大明歷》,大明九年(465年)改行新歷。南朝齊初年,他花了較大的精力來研究機械制造,重造出了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,發明了一天能走百里的“千里船”和“木牛流馬”、水碓磨(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工具),還設計制造過漏壺(古代計時器)和巧妙的欹器。

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圓周率

求算圓周率的值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難的研究課題。中國古代許多數學家都致力于圓周率的計算,而公元5世紀祖沖之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圓周率計算的一個躍進。 公元464年,祖沖之35歲時,他開始計算圓周率。祖沖之在前人的基礎上,經過刻苦鉆研,反復演算,將圓周率推算至小數點后7位數。

 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圓周率

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后世評價

華羅庚(《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談起》):“祖沖之不僅是一位數學家,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、機械制造、音樂,并且還是一位文學家。祖沖之制訂的《大明歷》,改革了歷法,他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后七位,是當時世界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,而他創造的“密率”聞名于世!500年(南朝齊永元二年),這位卓越的大科學家去世,享年七十二歲。